吴派太极拳权威王培生先生谈太极拳源流 太极拳三步练法歌诀

三首歌诀是练三个阶段的意境,并形象比喻了练拳要领,由此体会揣摩,颇有益处 。
如站水中至颈深,身体正中气下沉 。
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 。
此诀含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动作慢匀、迈步似猫行等要领,尤其在水中行走之阻力比喻,利于将意念贯穿于动作至每一瞬间,做到轻而不浮,柔而不软,松沉兼备而增长内劲 。 对初学着极为重要 。
如在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 。
腰如车轮精神涌,滔滔不断泅水行 。
此诀含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腰为轴、圆活贯串等要领,乃为由练体阶段进入练气阶段,内劲由浑厚而更见轻灵之关键 。 此时身法已就,进展亦速 。
身体如在水上行,如临深渊履薄冰 。
精神合注神内敛,妙趣环生味无穷 。
此乃虚静而神凝之境界 。 形与意,从有而归之于无 。 虽动犹静,轻灵至极,其乐无穷 。

张耀忠提供
太极分五派如下:
1、 唐许宣平,所传者叫三十七式,传宋远桥 。
2、 俞氏所传,为先天拳,受自唐李道子,传俞清慧 。
3、 梁韩拱月,传程灵洗 。 传至程氏子孙,名叫程必改为小九天十四手 。
4、 殷利亨所传者,为后天法,传胡镜子,再传授宋仲殊,共十七式(十六种肘法) 。
5、 张三丰所传者,为派(因张居武当山)又称为内家拳,其拳法以八门五步,为此中之要诀故名曰十三式,即言十三法也 。
三丰之术,于明末清初传关中王宗岳,再传温州,名陈州同 。
三丰亲传:张松溪、张翠山等,名温台派 。 张松溪传四明之叶近泉 。 近泉亲传吴昆山、周云山、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 。 吴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 。 再传授之余仲波、吴七郎、陈茂宏等 。 周云山传卢绍岐一人 。 陈贞石:萧扶与、夏枝溪 。 孙继槎传僧耳僧尾,姚石门,柴元明 。 单思南传:王征南,再传甘凤池 。 直至清初,传山右王宗岳 。 又数传至河南蒋发,再传至陈长兴 。 陈长兴传:广平府永年县杨露禅、李伯魁 。 杨露禅传其子:班侯、建侯、王兰亭、刘万春、任全佑、侯凌山(此三人后拜于班侯门下) 。 杨健侯传其子:兆熊、兆清 。 兆熊又称少侯,传田肇麟,尤志学等,杨兆清字澄甫,传陈微明,武汇川,褚德馥 。 世称杨派 。 任全佑字保亭 。 传其子及门生:艾绅改吴鉴泉 。 王有林字茂斋,郭芬别字松亭 。 王茂斋传其子王子英为门生:赵铁安,杨瑞霖字禹廷,再传人赵安祥、吴连祯,王力泉等诸人,世称吴派 。
此外有陈清萍,得陈有本新架之传 。 创赵堡派 。 武禹襄得杨露禅、陈清萍二人之传,而创武派 。 李亦畲得武派之传,而创李派;郝为真得杨派之传,而创郝派;孙禄堂得郝派之传,而创孙派 。 相沿至今,普通所熟拓者,为河北郝郝家派;河南陈家沟成为陈家派;河北广平,为杨家派;还有河北武清,李树勋字瑞东,与王兰亭,结为金兰之好,并得其传,将其拳名改成为太极五星椎,又称武清派 。 各派均有特长 。
程式太极,程少先生,小九天序 。
梁元帝时,程灵洗字元涤,江南微洲休宁人氏,授业于韩拱月 。 太极之功,成大用矣 。 传其子程音于必,将太极之功法,立名为小九天 。
小九天法式名,列之如下:
七星八步、开天门、什锦、提手、卧虎跳涧、单鞭、射雁、穿梭、白鹤升空、打膛锥、叶底花、顶头云、揽鹊尾、凤抖桐 。 共十四式 。 程元涤之小九天八方掌,观经悟会法论 。
能纯功,精于易经,不能得九封于易经一书,必须朝夕,悟在心内,会在身中,超其象外,得其环中,有人所不能知,而己独知之妙,若非得师一点,心法之传,如何能致使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乐无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