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举一式,来说明真实太极拳...单鞭 陈龙骧:李雅轩先师传授的太极步法

我年轻的时候常随先师表演太极推手、大捋及抹角行步、散手以及太极对剑、三才对剑 。 当时我二十多岁, 由于也算刻苦, 身手还算矫健, 步伐也还轻快 。 先师当时已是七十多岁, 但对起剑来, 推起手来, 仍然身手矫健异常, 有神威不可逼视之感 。 尤其脚下之轻灵, 可谓龙行虎步, 衣袂飘飘, 翩若惊鸿, 脚下快而无声 。 而我等虽勉强跟随, 两腿虽也快速跟进, 但不免触地咚咚作响, 处处受制, 与先师之步法轻妙绝伦, 完全是两回事 。
先师传拳时除强调大松大软外, 首重脚下太极步法的练习 。 一般人练也讲迈步如猫行, 但由于传授者腰胯以下未真正彻底松开, 行步时未顶起头来, 塌下胯去, 所以走起步来, 迈不出大步, 而且脚跟后滑, 并美其名曰“弓步时后脚跟可以向后调整”, 为他的这种出步找借口, 真是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全不知太极拳之步其根在脚, 脚跟一动, 劲力全消的道理 。 如若勉强跨大步, 势必猫腰撅屁股, 出脚沉重如秤砣触地, 咚然有声 。 故练出之拳架, 姿势不优美, 更说不上雄伟之气势 。 先师所传之拳架, 要求步幅宽大而迈步又轻灵沉稳, 确需下一番苦 。
先师所传太极步法练习有两种, 一种为慢步练法, 要求迈步时要有虚无之气势, 要顶起头, 拔起背 。 他说:“太极拳步法之情形, 如出右脚时, 必先收全身之重量徐徐移于左脚, 然后徐徐提起右脚 。 在提右脚时, 如脚腿从水里泥里抽出来的情形 。 右脚这样子提起来, 而后虚虚落地, 慢慢踏实, 其落地踏实用劲的情形, 如将脚腿徐徐插在地下去;提左脚的情况与提右脚时的情况同 。 按照这样子的练法, 日子久了, 脚步才来得柔弹而稳固有力, 身体才能经得起冲撞, 不至被人推出或打倒 。 在身势与步法动作的形式上, 是要有龙行虎步, 身形相配的神气 。 这就是说, 身心内外要全部完整, 全身力通气通 。 否则, 就不是练太极拳的意思了 。 ”这是第一种慢步练习的要领 。
第二种练法为行步快步练习 。 这是在第一种练法有基础后的必不可少的练习法 。 两腿要异常轻灵, 要如像绳儿吊着一样的松沉, 落步轻, 发步快, 所谓步随身换, 忽隐忽现, 进退神速, 灵妙异常 。 太极行步运动起来, 可谓来去如穿棱, 忽隐忽现, 矫若游龙 。 脚下只见步伐移动, 而来去无声 。 这种步法练好以后, 运用于推手散手, 可谓拳来不知, 脚去不晓, 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 将发挥很大的威力 。
先师散手时, 多以手挥琵琶为开手势, 右腿微屈, 左脚尖虚虚点地, 伺敌之动向相机而动, 虚虚实实, 变化多端 。 他曾与牟祖绶打散手, 以右手虚晃其面, 伊以手来接, 先师忽以太极快步法左脚向左横跨两步以披身右踢脚之腿法击中对方左胁, 而力透右胁, 疼痛多日始愈 。
先师在世时说:“步法腿法在太极拳中至关重要 。 ”并说:“现在很多太极拳师不重视练腿, 腿踢不高, 步迈不大, 老态龙钟, 举步蹒跚, 只可讲讲拳, 友谊推推手, 如遇实战则不行此非太极拳本身之过, 乃不知练太极拳手眼身法步之过也, 学者不可不慎 。 ”我想, 要想在太极拳方面学成些功夫, 先师所传的太极步法不可不学, 不可不练, 否则, 名不符实也 。
跟李雅轩先生学拳后对推手的感悟跟李雅轩先生学拳后对推手的感悟在跟先师(李雅轩先生)学拳的时候, 我前面有很多跟着老师先学了很多年的师兄, 年龄也比我大得多 。 他们推手的水平高低不齐, 给我的感觉是:有的师兄手很松沉, 推手后有舒服感, 感到对我推手水平的提高有好处, 就像老师说的“某某有点我的……”;有的则很犟硬, 嗑嗑碰碰, 又拨又拉, 推得不舒服, 不愿意和他推, 觉得和他推手自己的手都搞硬了 。 老师对我说:“你以后可和谁推, 不和谁推”, 又说:“他们功夫比你大, 和某某推不会把手推坏, 和某某推, 他的手硬, 会影响你, 把手推硬了, 以后改都改不过来……” 。 当时, 我甚感奇怪, 为何都是打这套拳, 都是老师教的, 何至于一个手松柔, 一个手挺硬, 而老师也是说他们没能松下来, 没有松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