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整心态 维护心理健康

【积极调整心态 维护心理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了近3年, 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加剧, 加上个别地方封控时间过长, 部分人心理压力增大, 产生了焦虑、不安、恐慌等不良情绪 。
如何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健康?日前, 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 陆林建议, 要理性对待疫情, 不要过度紧张, 积极调整心态, 维护心理健康 。
陆林说, 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 人们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 。 不良情绪大多来自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 。 有了过度反应, 消极、忐忑、暴躁等情绪就容易产生 。 此时, 更需要守护好心灵家园, 及时、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或接受专业心理援助 。
什么是心理健康?陆林说, 通俗地讲, 就是能保持对工作生活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接纳自我;能够调节与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
陆林表示, 在健康中国行动中, 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其目标是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减缓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等 。 因此, 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心理防护非常重要 。
疫情防控期间, 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呢?陆林提出如下建议:
减少手机刷屏时间 。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 一些人在关注不断更新的疫情信息时, 容易出现恐慌等负面情绪 。 其实, 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 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焦虑程度 。 建议公众多关注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 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 新媒体时代, 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常常让人无所适从, 而且一些信息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夸张、内容片面, 这样的信息尤其会增加焦虑恐慌情绪 。 因此, 要学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 而不是一直刷屏了解各种小道消息 。
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 保证每日规律三餐, 多喝水、多摄取新鲜水果蔬菜, 每天进行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 。 保证充足的睡眠, 规律作息, 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 充实生活, 转移注意力 。 居家办公期间, 可以做做家务, 和朋友家人聊聊天, 读读书, 听听音乐, 多运动, 深呼吸, 洗个热水澡, 让自己放松身心、精神愉悦 。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 面对疫情, 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和不适感是正常的, 比如睡不着觉、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头昏、烦躁、易怒等 。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 不必过度担心, 要积极自我调适 。 可以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有氧运动等, 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 。 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 也不要试图通过吸烟、酗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 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应激障碍时, 一般通过心理调适是可以缓解的 。 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的, 建议拨打政府部门、医院公布的心理热线或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 严重的需要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
陆林说, 要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 。 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只要及时正确疏导, 就能维护好心理健康 。 他强调, 疫情防控期间, 要特别关心弱势群体, 满足生活需求, 关注心理健康, 解除后顾之忧 。
来源: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